前些天血鹦鹉——一种鱼生遭罪的鱼冲上热搜,揭露花鸟市场卖这种鱼超赚钱,但幕后很残忍的真相。血鹦鹉鱼,一种被人工培育出来的观赏鱼,凭借色彩艳丽、长相可爱的特点,一经推出便迅速火爆了整个观赏鱼市场。那么它们鱼生遭了什么罪呢?还有多少热门的宠物像它们一样呢?
诞生是个意外
血鹦鹉的故事还要从80年代的台湾省说起,淡水观赏鱼养殖是当时非常重要的产业,尤其是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的各类慈鲷,那时的台湾省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慈鲷王国”。而血鹦鹉的诞生则是一场偶然的邂逅,在一个混养着各种慈鲷的私人鱼缸中,这些慈鲷自由交配,产下了一批不知名的黑色小鱼,这些小鱼在机缘巧合下被科研人员带走,其中个别小鱼长成类似于现在血鹦鹉的形态,商业的契机就此开始!

在之后的1988年,工科毕业的水族爱好者蔡健发连同好友陈延清、陈建志,选择了两种原产于中美洲但自然条件下不可遇的慈鲷,并以其中的红魔鬼鱼(Amphilophus citrinellus)为父本,紫蓝火口鱼(Vieja melanurus)为母本繁殖出第一批血鹦鹉。据当时参与繁殖的陈建志老师回忆:第一批血鹦鹉仅有17条,并以每条1.7万天价出售。
比较有趣的是血鹦鹉这个名字的由来,不仅与鹦鹉无关,就连“血”也与该品种普遍通红的体色无关。只是当初参与繁殖的三位老师恰好都是武侠爱好者,因此十分中二地用古龙的武侠小说《血鹦鹉》作为鱼的名字。
无独有偶受到蔡健发三位老师的启发,台湾的另一位淡水观赏鱼养殖商郑智文,反其道而行之,以紫蓝火口鱼为父本,红魔鬼鱼为母本,亲本反交得到金刚鹦鹉鱼,这两种鹦鹉鱼的关系就好比狮虎兽与虎狮兽。之所以会叫金刚,是因为这种鱼高耸的额隆,让繁育者郑智文想到电影《金刚》!
血鹦鹉的诞生仿佛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杂交慈鲷开始越来越多被培育出来,并被冠以“罗汉”、“财神”之名。
子非鱼安知鱼之疼
自带高颜值的血鹦鹉一经出世就在观赏鱼市场受到了极大的追捧,第二年开始在台湾出口,火爆整个东南亚水族圈。而随后的短短二十年间,为台湾省创造了高达20亿人民币的外汇收入。在观赏鱼商人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血鹦鹉鱼却为此付出了“美丽的代价”。
作为跨属杂交的产物,雌雄血鹦鹉可以谈情说爱,但不会有结果;因为只有雌血鹦鹉有生育能力,能和同科的其它慈鲷产生后代,而雄性则完全不育。雄血鹦鹉出生起就被剥夺了繁衍后代的权利。
血鹦鹉总是一副笑脸迎人的表情,倒并不是它们爱笑,而是它们的嘴天生无法闭合。这一缺陷对进食造成严重阻碍,难以做出撕咬、吞吐的动作,要进食只能依靠喉部的肌肉运动,竭力带动食物进入腹中。有些商家还会以这樱桃小嘴为借口,把它塑造成个“战五渣”形象,欺骗你可以混养,但血鹦鹉就和其他慈鲷一样,有很强的流域性和攻击性,会攻击比自己小的鱼。
仅仅是自带微笑远不能满足大众的猎奇审美,对血鹦鹉“美”的追求不止于此,还需“整形”与“护肤”双管齐下。为了得到象征爱情的“一颗心”,需将血鹦鹉幼鱼的尾鳍剪掉,使鱼尾中间凹陷如同一颗爱心。利用残忍手段制造出来的畸形怪胎,却被冠以“爱情”的寓意贩卖,不可谓是一种讽刺。
不单单是外观整形,还有美颜护肤。血鹦鹉因为其多样到让人目不暇接的颜色种类,也被一些商家冠以“糖果鹦鹉”之名,然而血鹦鹉原始的颜色只有红、黄、灰白三种。那些多种多样的颜色,都是后天人为注射色素形成的!
更有甚者像是“梅花鹦鹉”(也称“激光鹦鹉鱼”)则是把注入色素玩到刺青的水准,在鱼的身上刺出“福”、“禄”、“寿”等有着良好寓意的字。
这些被人为整形的血鹦鹉,它们的寿命远低于那些正常生长的血鹦鹉!
有人会觉得,子非鱼安知鱼之疼,在大众的认知中,鱼是低等动物,它们理应不会有所谓的痛觉。但科学研究早已证实,身为脊椎动物的一员,鱼类就如同我们人类一样,对触碰和疼痛具有感知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宠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iaichongwu.com/cwcs/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