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饲养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遇到金鱼体表长一丝丝的白毛,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这是金鱼感染水霉病的症状,今天就来给大伙讲讲水霉病。水霉病是饲养金鱼过程中常见的疾病,金鱼一旦发生水霉,会很快加重而且难以治疗,着实令广大鱼友头疼不已。今天我结合自身经验和鱼友心得,谈谈水霉病的症状特点、发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希望对鱼友们有所帮助。
一、症状特点
水霉病属于真菌病,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或者称肤霉病或白毛病。金鱼一旦感染水霉病,最直接的症状就是在体表伤口处,会产生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白毛。感染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口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白毛越长越多,从而使病鱼慢慢出现焦躁不安或呆浮懒游,食欲减退,最后常因衰弱死亡。
二、发病原因
水霉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目前已知能引发金鱼水霉病的病原体有十多种,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属于腐生性质,都是寄生于金鱼体表的伤口处,所以水霉病往往是发生在体表有烂肉的金鱼身上。水霉孢子一旦附着于金鱼体表,会在伤口处开始发芽形成菌丝,然后蔓延入侵正常组织,甚至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金鱼的伤口蔓延扩大加深。而且水霉孢子在白毛末端进行无性繁殖,新的孢子游到水中,进一步感染其余金鱼。而且水霉孢子对不良环境耐受能力极强,因此水霉病治疗不易。
三、防治方法
水霉生长适温在10-15度,25以上时水霉孢子繁殖能力下降。所以金鱼一旦感染水霉病,可将水温缓慢升温至28度以上,一般维持三到五天就会见效。升温的同时,还可以配以药物治疗,比如万分之四盐加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全缸泼洒。或者用孔雀石绿,0.15-0.2ppm泼洒,隔两天再用一次(注意,孔雀石绿致畸致癌,且对水质有一定影响);还可以用亚甲基蓝,2-3ppm泼洒,隔天一次。亚甲基蓝非常安全,但疗效略逊于孔雀石绿。
水霉病一旦感染,不易治疗。因此购买金鱼时,一定不要购买体表有伤的金鱼。如果发现金鱼出现伤口,可以涂点土霉素软膏或者四环素软膏或者金霉素软膏,也可涂0.5%的孔崔石绿或亚甲基蓝等,这样可以促进金鱼伤口愈合。
另外也给大伙分享下一位鱼友的治疗心得,供大伙参考:前不久,家里的一条红蝶尾得了水霉病,症状如下图:

从中我们看到,鱼体表面被已成白色绒毛覆盖,特别是鱼的头部、肩部以及尾部特别的明显,而且尾部还有出血的症状。这条蝶尾属于发病初期,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整条鱼会被白毛覆盖,身体充血溃烂,金鱼呆滞厌食,最后死亡。
金鱼得水霉病,主要是因为金鱼体表受伤,并且被水霉菌侵蚀,在上面的图片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蝶尾的身体两侧有鳞片的擦伤,因此如果金鱼体表没有受伤,一般是不会得此病的。不过这种病在早春和晚冬以及阳光不足,阴雨连绵的季节更容易发生。如果在繁殖季节,鱼卵或幼鱼感染此病,死亡率非常的高。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第一步 可以使用棉棒沾上碘酒,将金鱼体表的白膜擦去。
第二步 将病鱼隔离治疗,水中放入食盐,使其浓度达到3%,让鱼少食静养。大概一周后,病鱼可以康复。下图是该蝶尾经治疗痊愈后的状况。可以看到鱼体表白毛和充血现象消失,体表擦伤愈合。由于水霉菌在任何水体当中都存在,所以平时应以预防为主,控制饲养密度,定期清洗消毒鱼池或水族箱,在捞鱼和换水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碰伤鱼体。下图为治疗后的红蝶尾,可以看到白膜和充血已经消失。
总之,水霉病重点在于防,捞取金鱼时尽量选择软点的网具,防止擦伤金鱼体表。饲养过程中,预防感染寄生虫二造成伤口,而且换水时不能水温过低。
原创文章,作者:宠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iaichongwu.com/cwjk/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