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国多地都在经历“断崖式降温”,朋友圈里除了晒雪景的,就是养鸟人在着急:“我家鹦鹉突然炸毛不吃饭了!”“小鸟拉稀还发抖,怎么办啊!”作为一名养了七年玄凤的老鸟友,今天就想和大家聊聊,突然降温对鹦鹉的影响,以及咱们能做的那些事。

温差一大,鹦鹉真扛不住
很多人以为鹦鹉有羽毛不怕冷,其实它们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像我家玄凤“豆包”,去年冬天就因为我忘关阳台门,室温从25℃掉到12℃,第二天直接蔫了。兽医说,再晚点儿送来,可能就转成肺炎了。
鹦鹉是恒温动物,正常体温在40–42℃之间。如果一小时内温度骤降超过8℃,它们很容易出现炸毛、单脚站立、缩成一团这些反应。这时候如果不及时处理,轻则感冒拉肚子,严重的甚至会抽搐猝死——特别是幼鸟、老鸟和正在繁殖的母鸟,风险更高。
低温还会让它们的免疫力下降。不少冬季常见病,比如单眼伤风、念珠菌感染,往往都是在降温三四天内出现的。要是笼子里还有残留的粪便或发霉饲料,细菌霉菌趁虚而入,小鸟就更难扛了。
最危险的是正在孵蛋或带娃的鹦鹉。比如虎皮鹦鹉孵蛋需要38℃左右的恒温,要是窝边温度突然掉到15℃以下,亲鸟很可能会弃窝,蛋里的胚胎也容易冻死。去年就有鸟友的牡丹鹦鹉,一窝五颗蛋全没保住,就是因为降温那晚用了不靠谱的保温灯。
遇到突然降温,记住“急救三步”
万一温度骤降,先别急着拿暖风机直吹。兽医朋友教过我一套“急救三步法”,我自己试过,很管用:
第一步,防风比升温更重要。赶紧把鸟笼移到没有风吹的角落,远离窗户和门缝。可以用旧毛衣或者专用防风罩把笼子三面裹住,留一面透气。有些鸟友用亚克力板DIY防风墙,效果也不错,成本还低。
第二步,慢慢升温,别太急。千万别从10℃一下子升到25℃!最好每小时升温3–5℃。建议用陶瓷保温灯(普通灯泡容易烫伤),离笼子30厘米左右照射,同时放个温湿度计随时看着。
第三步,及时补充能量。可以在温水里加一耳勺鸟用电解多维,帮它快速恢复体力。如果鹦鹉发抖不肯吃东西,可以用针管喂0.5毫升、浓度5%的葡萄糖水。03
这些装备,让小鸟温暖过冬
经历过几次惊险降温,我也攒出一些实用、还不贵的过冬装备:
温度报警器挺有用,设定好安全范围(比如18–25℃),温度一超标手机就提醒。有次我出差,就靠它及时通知家人关窗。
地暖式栖木是东北鸟友的发明,在实木栖木里嵌入发热丝,温度恒定在28℃左右,鹦鹉站上去就像踩着一个“暖脚宝”。
选笼衣最好挑外层牛津布、内层摇粒绒的,既防风又透气。记得每天掀开通风两小时,避免闷出湿气或真菌。
这些错误,千万别犯
有些操作看似没问题,其实很危险:
洗完澡让鹦鹉自然风干?不行!冬天必须用40℃左右的暖风彻底吹干。有人用卫生纸擦羽粉,结果导致小鸟失温,没救回来。
突然喂很多瓜子、麻子“贴秋膘”?不建议!容易引发嗉囊炎。要慢慢增加油料,比如每周多给5%的油葵籽。
还有人用人的暖宝宝给鸟取暖——真不行!曾有鹦鹉啃破暖宝宝导致食道烫伤。要用就选宠物专用暖脚垫,温度控制在50℃以下。
说到底,养鹦鹉就像养一个特别怕温差的孩子。建议大家打印一张《鹦鹉温度应急预案》贴在笼子旁边,记好兽医和附近鸟友的电话。天冷了,预防永远比抢救来得重要。
原创文章,作者:宠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iaichongwu.com/cwjk/2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