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你上班路过便利店,买了个三明治当早餐。而当拿起来刚要咬下去,突然发现,里面有一片儿火腿是蓝色的,你…会吃吗?上次说到了蓝尾石龙子等一众有蓝色尾巴的小蜥蜴们,在更活跃摄取能量的幼年时期,利用尾巴特殊的颜色和身体上的花纹转移火力,从而躲过捕食者的致命攻击。而有部分身体呈现异色的爬行动物并不少见,但要说最熟悉的,可能就是许多爱好者的心头好,蓝舌石龙子。

Tiliqua属的物种,和大多数与该属密切相关的物种都拥有色素舌头,有些比较鲜艳,有些是蓝灰色,有些甚至是蓝黑色的。还有个别特例,比如桃舌石龙Cyclodomorphus gerrardii,这种蜥蜴的幼体舌头是蓝色,但随着年龄增长,色素会慢慢消失,舌头大部分变成粉色。它们的蓝色舌头显然不是用来吸引捕食者攻击的,毕竟弃舌逃生并不现实,万一捕食者准度不高,直接干头上就送走了。饲养或者熟悉蓝舌龙子的人都知道,这些蜥蜴张大嘴巴,把舌头完全露出来,是一种防御动作。在自觉危险或者受到刺激的时候,它们就会这样做,同时它们还会膨胀身体,并发出嘶嘶的声音。这么说来,蓝色的舌头是一种警告色吗?
看看箭毒蛙或者珊瑚蛇,就可以发觉不同,那些警告色是持续显现在动物的体表上的,使动物非常显眼。而各种拥有蓝色舌头的石龙子,体表颜色通常都能和环境融合,走的是隐蔽路线,只有在遇险时才会露出舌头。并非吸引攻击,也不是常规的警告色,蓝色舌头的作用机制像是让捕食者“吓一跳”。有研究团队用13只野生北部兰舌石龙子Tiliqua scincoides intermedia 进行测试。用仪器测量了它们的舌头在紫外线反射率,发现舌头后部的亮度最高,是中段的两倍,而舌尖则是最暗淡的,这保证了蜥蜴探索环境信息的弹舌动作不会被它的天敌们注意到,因为弹舌只快速的吐出舌头前端。
它们的天敌包括鸟类、巨蜥、蛇类,它们都具备紫外线视觉。有时还会有狐狸找上门,虽然不具备紫外线视觉,但被认为可能对紫外线敏感。在测试中,实验人员把蜥蜴们放到一个户外的“圆形竞技场”中,并用上述天敌的模型,来模拟“攻击”这些石龙子。当这些人造天敌向蓝舌石龙子快速接近,或者假意多次扑向蜥蜴时。这些石龙子开始多次张大嘴,完全突出舌头。这样的姿态使亮度最高的舌头后半部分也展露出来。
蜥蜴们并没有在敌人离得很远时就张嘴恐吓,而是在攻击就要发生的时候,摆好架势,亮出自己的舌头。这样突然的舌头展示,伴随着膨胀嘶叫,可能会让捕食者受到惊吓,导致捕食的暂停、减缓或者停止。就好像最开始提到的三明治,不管后续人们会做出什么处理,什么样的狠人都会在看到蓝色火腿片儿的瞬间停止往嘴里炫的动作。到危机关头才张嘴是为了不让对手适应,以保证能在攻击瞬间发挥作用。这被认为对于鸟类最有效,因为鸟类的一次俯冲攻击被打断,很难快速的发起第二次攻击。然而对于捕食者的影响程度究竟如何,还需要更多研究才来验证。
原创文章,作者:宠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iaichongwu.com/cwcs/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