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蓝舌石龙子
形态描述:体色变异幅度大,且与地理相关,可分为高地型 (Highlands/Alpine Phase)和低地型 (Lowlands Phase)。其中高地型的底色颜色更深,呈黑褐色或黑色,体背的斑块呈橘红色或橘黄色,与底色对比强烈,主要见于新南威尔士州的山地;低地型的底色为灰褐色至深褐色,体背斑块呈黄褐色,与底色对比不强烈,分布于其他低地环境。腹面具由深色斑纹组成的杂色或网状斑纹。

鼻鳞不相接;前额鳞不相接,或略微隔开;眶上鳞4枚;前颞鳞不明显延长或与其他颞鳞不同;顶鳞与正常的颈鳞间具2行或2行以上扩大的六边形鳞片;具鼻鳞沟;外耳孔大而明显,具1~2枚耳孔瓣。中段环体鳞28~32 行;成体体长约250~300 mm;四肢短小,后肢长度约为体长的20%;尾短,约为体长的40~50%。
地理分布: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包括南澳大利亚州东南部、维多利亚州南部、堪培拉及新南威尔士州中部和南部的高海拔地区,塔斯马尼亚岛及巴斯海峡上的部分离岛。
生境描述:栖息地环境多样,例如潮湿或干燥的常绿硬叶林、山地或沿海荒原。总体上的栖息地需求与蓝舌蜥 (Tiliqua scincoides)相似,但更不耐高温。
原创文章,作者:宠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iaichongwu.com/cwpz/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