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蓝舌石龙子
形态描述:体色变异幅度大,且与地理相关。一般来说,典型中介亚种主要指产自北领地的个体,该种群眼后通常不具颞纹,身体上的横纹自体背正中延伸至体侧过渡为深浅相间的色块。而澳洲西北部地区所产个体头部有着细密的斑点或蠕虫纹,体背横纹细密且密布麻点,尾部横纹模糊不清。由于这类个体主要见于西澳金伯利高原,人们通常把这样表现的个体称为“金伯利北部”,但实际上此类表现在包括金伯利在内的整个西澳大利亚以及北领地西部都不鲜见。

前肢背面呈色浅,一般无深色斑纹,后肢通常具深褐色斑纹;腹面乳白色或黄白色,通常杂有深色斑点。鼻鳞不相接;前额鳞相接;眶上鳞2~3枚;前颞鳞显著延长,长远大于宽;顶鳞与正常的颈鳞间具2行或2行以上扩大的六边形鳞片;具鼻鳞沟;外耳孔大而明显,具2~3枚耳孔瓣。中段环体鳞34~40 行;成体体长一般不超过370 mm;四肢短小,后肢长度约为体长的20%~25%;尾长约为体长的50%~75%。
地理分布: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包括西澳大利亚州北部、北领地北部及昆士兰州西北部。
生境描述:栖息地环境多样,如海岸荒原、林地、山地、以及内陆干旱程度较低的草原。
原创文章,作者:宠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iaichongwu.com/cwpz/2356.html